祭祖的作文合集15篇

进修咖 人气:2.37W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祭祖的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祭祖的作文合集15篇

祭祖的作文1

4月4日,清明节。早上一起来便知道今日的使命!毫无疑问,拜祖坟,扫祖墓。也罢,餐毕便随着爷爷风尘仆仆地赶回故乡——我出生的地方。顺便看望慈祥的奶奶。

路上,我真触动了!一路都有卖所谓“金元宝”“银元宝”“纸钱”……之类的。森白的阳光照射其上,反而映衬出另类的光华~来往的路人皆是提着这类祭祖之物,大多也是向城外奔去,奔向那深山藏翠,那瓦房纳魂。

祭祖

到家之后,与奶奶聊了几句,稍作整顿便出发向那祖坟。路上的寒风,呼呼作响,刺骨的冰冷却也不觉得什么。到了之后,站在那颠簸的田路上,望着墨翠的大山,我顿时心生旷达……那在学校的苦闷霎时化解了去。不过在我往前走了几步后,我的眉头不禁皱了起来,从坟山飘来的浓烟令人作呕,那都是烧纸制品的味道……

不过没办法,这样的事被父亲称作“习俗”。我硬着头皮冲进人群中时,彻彻底底的无语了:漫天飞舞的纸烬,弥漫不散的'浓烟,扑面而来的热浪,缠绕耳边的聒噪……这些对我来说真是一种折磨,痛苦!我实在是忍不住了,便跑了出来,在人群外边,手提着时刻陪伴着我的水瓶四处晃悠,欣赏这大山。至于那祭祖大军,饶了我吧!那样的环境我会当场晕掉的……

祭祖回家后,我唯一的感觉便是,晕。这样的活动也叫做缅怀先祖?烧烧纸钱,拜拜坟?祭祖的祭字含义恐怕不仅仅如此简单,或许不必要弄得这样烟尘抖乱,又污染空气,又浪费资源,还耽误时间。其实,祭,应该是怀着敬畏的心态,去扫墓,回想先祖曾经的辉煌对后人有何影响?也许,坟座落在那,对我们后人的要求并不是烧纸钱,而是深记曾经有这么一个人在这片大地上,只不过现在累了,想要长久地休息一下。一束花,一颗尊敬的心,足矣……实在不必如此大费周章!面对着祖坟,闭上眼睛,让心灵在这儿洗涤!

祭祖的作文2

在我的老家安庆,有一个习俗,那就是“冬至祭祖”,别认为这很普通,其实我们全家人对其是非常重视的。在离老家几十公里处,有一个小镇——许岭镇,是我们每年都要去的地方,那有一座山—许岭,安葬着我们徐氏几十代先人们。山上,数不清的树木,荒草和荆棘,证实了他的古老。可是他也阻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为了祭拜祖先,我们也不会屈服,折断多余的树枝,踩平多刺的荆棘,一步一步向前走。到了坟地,我们看见了大大小小的坟。爷爷带路,先找到我们最亲近的先人,然后爸爸和叔叔除去坟上的荒草,爸爸拿着三根香串上六张纸钱插在坟头上,接着叔叔拿出一叠纸钱在墓碑前点燃,我当时亲眼看见墓碑上玄孙一栏里有我和两个弟弟的名字,还有几个没见过面的堂兄弟的`名字,当时我的心情很沉重,为什么他们没有来祭祖呢?

也许是他们有重要的事情,没有回来。然后就是放炮竹了,接着我们就要给祖先叩头了,叩头时,先要双膝跪下,然后双手触地掌心向上,叩头三次,这样重复三遍才是对祖先最恭敬的礼节——三拜九叩大礼。最后,我们要把祖先“请回家”。回家后,要将祖先供奉在牌位上,在牌位前还要摆上供品,这供品也是有讲究的,鸡、鱼、肉、豆腐、糕点、水果、酒、茶等一样都不能少,而且鸡和鱼的头要向着牌位。拜完祖先才能吃年夜饭,在吃年夜饭时,餐桌上也要空一个座位,那是留给祖先享用美食的。从12月21日到12月25日之前,祖宗牌位前的香火是不能断的,否则寓意香火不旺!到12月26日的早上,我们就要送祖了,送祖时要将供品移到餐桌上,鸡和鱼的头也要向着门外,我们要先向牌位拜三拜,再向门外拜三拜,以示将祖先送回到极乐世界。这样整个冬至祭祖仪式才算结束。就像奶奶祈祷时说的那样,祖先们时时刻刻在身边保佑我们,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幸福吧,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让我们也时时刻刻怀念他们吧!

祭祖的作文3

各地都有自己的民风民俗,它们各不相同,多姿多彩,如同朵朵鲜花点缀着这历史悠久的大地。我的家乡嘉兴新丰也不例外,在那里,逢年过节,都会举行一个简洁而庄重的仪式——祭祖。

春节时,我们到了老家,看到奶奶已经烧好了十多碗菜,正在把红烧肉盛到碗里。“奶奶,您已经盛过一碗红烧肉了,怎么还盛 一碗呢?”我指着灶台上的另一碗红烧肉说。奶奶回答道:“是啊!这些菜是为祭祖准备的,到时候分开摆,好让祖宗夹菜方便。对哦,菜还应该放在门板上,走,我们把它抬过去。”

把门板摆到了桌上,奶奶把红烧肉一碗摆在南边,一碗摆在北边,别的菜也是这样。“门板这么长,如果没有两碗,有些祖宗可能根本夹不到呢!”我想道。

爷爷拿来了许多筷子和小酒盅。他先摆酒盅,再把筷子放在酒盅的右边。奶奶把蜡烛分别摆在了南北两侧,点燃了蜡烛。接着,爷爷用一个酒壶在每一个酒盅里面倒了大约小半酒盅的酒。最后,爷爷把大门虚掩着,他解释说:“这样可以让祖宗进来,还可以防止风吹灭蜡烛。”

在我们拜了祖宗之后,爸爸又给酒盅里加了一点酒,对我说:“你也来加一点酒吧!”于是,我接过酒壶,刚准备给第一个酒盅加酒呢,却傻眼了:它已经满得只剩顶上一点儿了!我把酒壶稍微倾斜了一下,可是那些酒却在口子上徘徊着,就是不肯出来。我就把酒壶稍微向下倾斜,但是那些不听话的酒就开始淘气了,“哗”的一下,一段酒就掉到了盅里。我赶忙把酒壶恢复正常,急急忙忙往下一看,天啊!酒盅倒没满,反而溅得桌子上到处都是。我只好拿了纸巾,把它们擦干了。

好不容易把这些挑剔的酒盅伺候好了,奶奶已经开始烧纸钱了。她先拿来一个脸盆,在中间放上一捆像竹子一样的东西,把金银二色的纸钱放在四周,用火一把烧了。顿时屋内烟味弥漫,奶奶去把大门打开了,仿佛方便祖先离开。

待纸钱烧完了,把蜡烛熄灭,这一天的祭祖也算结束了。我们把菜端到灶台上,然后才能端到其它桌上,可能是出于对祖先的`尊敬吧。我们在将门板装回去,就差不多吃晚饭了。

祭祖体现了我老家人们对于祖先的尊敬,是一种淳朴的民风民俗。祭祖既是对生活美好的期盼,也是对祖宗的怀念、尊敬。

祭祖的作文4

清明节的早上一起来便知道今天的使命!毫无疑问,拜祖坟,扫祖墓。也罢,餐毕便随着爷爷风尘仆仆地赶回故乡——我出生的地方。顺便看望慈祥的奶奶。

路上,我真触动了!一路都有卖所谓“金元宝”“银元宝”“纸钱”……之类的。森白的阳光照射其上,反而映衬出另类的光华~来往的路人皆是提着这类祭祖之物,大多也是向城外奔去,奔向那深山藏翠,那瓦房纳魂。

到家之后,与奶奶聊了几句,稍作整顿便出发向那祖坟。路上的寒风,呼呼作响,刺骨的冰冷却也不觉得什么。到了之后,站在那颠簸的田路上,望着墨翠的大山,我顿时心生旷达……那在学校的苦闷霎时化解了去。不过在我往前走了几步后,我的眉头不禁皱了起来,从坟山飘来的浓烟令人作呕,那都是烧纸制品的味道……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这样的事被父亲称作“习俗”。我硬着头皮冲进人群中时,彻彻底底的无语了:漫天飞舞的纸烬,弥漫不散的浓烟,扑面而来的热浪,缠绕耳边的聒噪……这些对我来说真是一种折磨,痛苦!我实在是忍不住了,便跑了出来,在人群外边,手提着时刻陪伴着我的'水瓶四处晃悠,欣赏这大山。至于那祭祖大军,饶了我吧!那样的环境我会当场晕掉的……

回家后,我唯一的感觉便是,晕啊。这样的活动也叫做缅怀先祖?烧烧纸钱,拜拜坟?祭祖的祭字含义恐怕不仅仅如此简单,或许不必要弄得这样烟尘抖乱,又污染空气,又浪费资源,还耽误时间。其实,祭,应该是怀着敬畏的心态,去扫墓,回想先祖曾经的辉煌对后人有何影响?也许,坟座落在那,对我们后人的要求并不是烧纸钱,而是深记曾经有这么一个人在这片大地上,只不过现在累了,想要长久地休息一下。一束花,一颗尊敬的心,足矣……实在不必如此大费周章!面对着祖坟,闭上眼睛,让心灵在这儿洗涤!

祭祖的作文5

清明,烟雨。

呷一口碧螺春茶,饮不尽我对祖母的悠悠思念。

“碧螺飞翠太湖美,新雨吟香云水闲”。祖母家住太湖边。每逢清明谷雨之前,她会斜背一个自制棉布袋,趁着白露刚晞,赶往碧绿葳蕤的茶园,采摘新茶。

“手提着篮儿将茶采,片片采来片片香……”祖母虽是个村妇,不懂音律,却不想能将采茶的民谣唱得如此宛转,像一只黄莺在枝头歌吟。她身着藏青衣服,头扎一块蓝印花布,看上去是那么的淳朴自然。而我,像一只蜜蜂尾随着她。看她兰花指轻翘,倾着上身,像一羽轻盈的蝴蝶在翠绿的茶园里翩跹起舞。

春雨过后的茶叶疯长。狭长的叶片根部掖着一小枚翡翠般碧绿的幼芽,那是新茶了。祖母的眼特别尖,只要长度略满一个小指甲微微低头,轻轻一掐,拳头一握,待掌心里茶叶鼓鼓囊囊,便可放进那只粉红色的布袋里了。听她说,这只布袋还是用我儿时的小衣缝制而成的呢。我却不以为然,笑她的傻。不是一只茶袋么,买个不成了。

祖母,站在茶圃里继续采摘着新茶,一刻也不愿停歇,说是:“采茶,要趁早。好卖个高价,供娃念书。”我不懂,闹着祖母要陪我玩。扯她的衣角,抓她的头巾,在空中甩着玩。

有一次,祖母突然停下来,招手示意我过去。只见,她小心翼翼地从叶子间掐一粒芽尖,放进自己的嘴里,抿一抿,嚼一嚼,眉头渐渐皱成一个“川”字,又渐渐舒展开来,绽放成一朵菊花。我觉得好奇,也伸手摘一枚,吐出舌头,轻轻放在舌中央,一卷,嘴里顿觉苦涩,鼻子陡然一酸,骂祖母坏。

祖母,弯下身子,用衣角轻轻擦拭我的泪水。郑重其事地对我说:“娃啊,生活像这枚新芽,在没炒熟前,是有点苦味的.。你再仔细地回味下,这苦中是不是还带点甘甜呢?”我默默点了点头,似懂非懂。

没想到,这一句箴言竟成了祖母最后留给我的珍贵遗言。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又是一年清明至。祖母,我和爸妈说好了,等这个周末回来看您。我还想沏一壶今年刚出锅的碧螺春,洒在您荒凉而寂寞的青冢。

因为,只有我知道,您最爱喝碧螺春。

祭祖的作文6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踏着春风的节奏,悄然而至。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据传是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也互相仿效,在这天祭祖扫墓,经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20xx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既然是文化遗产,自然有其存在的理由和价值,祭祖扫墓也无可厚非,重要的是要提倡文明祭祖,公德扫墓。近年来,笔者耳闻目睹了一些清明祭奠的不文明现象,深感不安。

一是车水马龙,造成交通堵塞。清明小长假期间,浩浩荡荡的扫墓大军,向郊区、向农村涌去,有的.驾驶员,争先恐后,见缝插针,极易导致塞车,甚至引发交通事故。二是烟花鞭炮,导致空气污染。人们在扫墓时总免不了要燃放一些烟花鞭炮,有的甚至比高低、赛气魄,看谁的烟花鞭炮放得多、冲得高、响得久。在城区公墓山造成空气和噪音污染,而在农村墓地,往往杂草丛生,树林繁茂,稍有不慎,极易引发森林火灾,对消防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三是乱扔垃圾,影响环境卫生。成群结队的扫墓人,带上贡果、食品、矿泉水、易拉罐、塑料袋等七七八八的东西,食用或祭奠之后,随手乱扔,铺天盖地,对环境卫生整治造成不小压力。

根治这些脏乱差问题,不是没有办法的。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文明意识。要知道美德贵在坚持,文明重在行动,一言一行树形象,一举一动见文明,只要人人树公德,个个讲文明,社会风气和生存环境就会清朗明净。其次,各级政府可同时出台一些管理机制和乡规民约,来制约不文明行为。人都有面子,不想挨批评,不想被处罚,久而久之,那些不文明的人和事就会渐渐地销声匿迹。其实,最主要的是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祭奠先人,不要拘泥于形式,要在心里祭奠,在心里真正为逝去的亲人留下一席之地。比如写祭文、赋诗联等形式,都是最好的纪念方式。(彭强辉)

祭祖的作文7

今天是4月4日——清明节,我和妈妈还有姐姐一起去替先祖上坟,这一天的天气有点阴沉,好像要下雨的样子,让我想起了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句。一路上,我看见许多人手持菊花、还有鞭炮、冥币……一些烧给祖先的东西,而我则和妈妈一路找着姥姥的坟,那里的坟可真多,有祖坟(就是整个家族的坟)。

到了姥姥的坟以后,我们先烧香,接着再把准备好的.冥币烧给姥姥,愿姥姥愿姥姥在天国里得到很多的钱,买东西给自己吃,买自己衣服穿,买小轿车开……等等一些要买的东西。到最后我好像姥姥祈祷祝愿我的成绩步步高升,一年四季不感冒,鼻烟也不要经常犯,而姐姐已经高三了,今年就要面临严峻的考试了,当然希望考个好的大学啦!每年上坟都是这些程序:一、烧香。二、烧冥币和一些天国用的东西。三、叩头。四、烧鞭。这也是对死去的亲人一种纪念吧。

想着想着,我就想起我小时候姥姥还没有去世的时候。那时的姥姥虽然满脸皱纹,头发都白了,但是还是会很慈祥的对我们下一辈的人笑,姥姥慈祥的笑,给我从小就留下了深刻印象,她那笑,使我忘掉胆怯;她那笑,使我感到亲切;她那笑,使我由衷的感到长辈对下一倍的关心……

从小,姥姥对我们就非常的关心,爱护,姥姥家后院有一大片菜地,每年她都会种一些青菜、桔子、地瓜、豆子,收成以后,都会分一些我们这些下辈人,所以,我和妈妈每回去姥姥家的时候,回来时,都会提一些姥姥菜园子里的菜回来,那一段时间,我就非常有口福,因为我有姥姥种的好吃的菜,所以我非常喜欢姥姥。但姥姥在前几年去世了,当时我非常伤心,因为,我再也看不见姥姥那慈祥、温馨而又亲切的笑了,再也吃不到姥姥种的香甜可口的菜了,再也看不见姥姥了,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话,又浮现在我的耳边,每当想起这句诗句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些离我们而去到天国的亲人,总是不禁的想起他们,想起他们的对我们这些人的好,而这些人虽然离我们而去,但是我们会每年4月4日去看他们,替他们扫墓,也算是一种寄托哀思吧!

祭祖的作文8

在我国,祭祖文化源远流长。“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清明祭祀中,涌动的是人间共通的情感,是古今不绝的思念,是融入中国人血脉、薪火相传的文化信念。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所所长向云驹介绍,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

中国与清明有关的古诗词中饱含祭祖和缅怀先贤的情怀。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刻画了唐代盛行的清明扫墓之风。“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透过文字,能感受到扫墓时思念故人的凄凉。

传统的乐舞告祭仪式里,中华儿女在悠悠乐声中向先祖神灵虔诚祈祷,缅怀故人。陕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傅功振介绍,我国除汉族外,还有彝、壮、布依、满、侗、瑶、白、土家、黎、傈僳、畲、水、纳西、仫佬、羌、毛南、仡佬、锡伯、普米、俄罗斯、鄂温克、京、赫哲族等也过清明。在海外,也是新加坡华人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清明日前后两个星期,人们会携带祭品、鲜花,到坟场去扫墓,祭拜祖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说起有关清明诗句,也许最脍炙人口的莫过于杜牧这首《清明》。

转眼,清明又至,记者跟随“牧童所指”来到安徽池州的杏花村文化旅游区。一场春雨降临这里,花香暗涌,鸟儿啁啾。秋浦河上野鸭悠然游弋,岸边曲径回环,透过亭台、书院与茶田,远眺墨青般矗立的现代化楼宇,恍然置身世外桃源。为了“记住乡愁”,那些渴望亲近泥土的游客可以走进杏花村,而“开心农场”也不拘于网络虚拟的开垦收割。

这里的.“诗、酒、茶、花、水”等文化元素,与池州本土佛文化、傩文化、徽文化和杏花村文化的有机互动。牵牛试犁、播撒稻种、“杏花村里半亩田”认领认耕等农事体验,令“归田园居”不再只是诗中的怡然自得,更让往来者读懂并记住“乡愁”。

向云驹说,清明节可视作是中国传统春季节俗的综合与升华。人们今天所说的清明节,其实是古代“寒食”“清明”“上巳”三个节日的复合体。在古代,清明节前两日原为“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

祭祖的作文9

除夕前一天,家乡有个规矩,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祭祖。

那一天早晨,大约才五、六点钟的样子,人们早早起了床,准备祭祖的供品,供品不能提前做,一定要今朝做了今朝供,把不新鲜的食物给先祖吃,是对祖先的不敬,会给家人招晦气,来年必定不是圆满的。

午时,家家户户要准时在先祖的牌位前上供。这个时候,村子里就充满了供品和香火的气息,像泉水一般涌到村子里的各个角落。这个时候,苦的不是大人们,而是那些孩子们,他们的嘴哪能管得住啊!孩子们望着香喷喷的供品,口水也不知不觉往下淌,反反复复哀求着父母给自己吃一口。但回报他们的是一句“还未到时候呢”。可怜的孩子只能眼巴巴地望着供品,一直呆呆地望着,到结束了也没有吃上一口呢。

下午两点,就是烧纸钱的时候了。说是烧纸钱,其实也不完全是烧纸钱,还要在一张白纸上写下旧年不顺心的事,将它烧给先祖看,保佑写的人来年福气满满,一帆风顺。

临近黄昏,村子里的人包括孩子,都要做同一件事情——做河灯,河灯的样子也有讲究,必须要做成梅花的样子,腊月毕竟是梅花开满村,梅花必是最佳之选。大人们用铁丝编织成一个梅花的模样,这就是河灯的框架,再将油纸糊在铁丝上,中间留出一点儿,留着放蜡烛用。最后的点睛之笔是上色,粉色混合着淡淡的白色,轻轻往油上涂,力度必须轻,不然难免会把河灯弄破。孩子们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梅花”在他们手里变得奇形怪状,有的'像凋零的梅花;有的花瓣就孤零零的只有几片;有的甚至连花瓣都没有,就只有一个空荡荡的骨架,这个时候难免需要长辈来救场子。

夜幕降临,村子的人们在河灯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点燃了河灯。长辈说明亮的河灯是为了欢迎先祖归家的。点点灯光,星罗棋布,像星星一般,在河水中流动,小村一下子变得亮堂了。长辈们在河边向先祖祈祷,不懂事的孩子们则在河边玩耍着。

烟花在黑色幕布般的夜空绽放,寓意着为迷路的先祖找到回家的路,一天的祭祖便告一段落。

祭祖的作文10

清明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是祭祖扫墓的日子,所以我们每年在这一天都要回老家扫墓。

为了迎接这天的到来,奶奶也早早的蒸好了鸡蛋,杀好了鸡,准备好了行李。为什么要吃鸡蛋呢?我问了奶奶,奶奶说:在扫墓时,我们要将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壳丢在坟上,象征《脱壳》,已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孙皆出人投地。所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吃鸡蛋就成了习俗。

在去扫墓的路上总有热闹的集市,大人们就会下车买鞭炮、冥钱、蜡烛、白酒、茶水。而我也会趁这时下车透透气,路边总会有各种美艳的鲜花,我也总会忍不住要摘花,我会拿那些花朵放在墓碑前。

呆在车上的时间是那么漫长,空气闷闷的。终于来到了老家的房子。我们会在这里休息30分钟,爷爷会上二楼看去年养的蜜蜂有没有乖乖听话,我弟弟们总喜欢跟在爷爷后面凑热闹,弟弟被调皮的蜜蜂蜇了几个像玉米粒大的包。

30分钟过去了,我们再次回到那个灼热的车里,开始了我们这次扫墓之旅。在这车里颠簸了半天,我们来到了老祖宗的坟前。一下车,天气闷热得要命,一丝风也没有稠乎乎的空气好像凝住了。整个世界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但是就算天气再怎么恶劣我仍然不会放弃祭祖的。因为我知道他们对我们的贡献有多大,没有他们以前的努力奋斗,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来到山上,到处上满了杂草,爸爸叔叔们负责除草,婶婶奶奶负责搞好贡品,爷爷负责摆放好鞭炮,而我们小孩子就负责烧香。

一切都搞好了就开始祭拜,我手上抓着大将的香分给每个人,每人6根。每个人都对这祖宗喃喃自语,而我则要祖宗保佑我考试顺利。拜完后点炮了,爸爸叫我先带弟弟们回到车上,怕鞭炮打到我们。而他们则离得远远的,用手捂着耳朵。等到炮声全没,我们还要等火都灭完了才走。

扫完墓时,天已经黑了。摘了几串香蕉我们就回家了。我们的扫墓之旅也完结了。回家的途中,因为一天的祭祖,我们都累了,在车上合上眼睛进入了梦乡。

祭祖的作文11

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

汉族民间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故人们也在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因先秦的'迎冬礼仪脱胎而成

据《礼记·月令》记,农历十月是立冬的月份。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举行迎冬礼,礼毕返回,要奖赏为国捐躯者,并抚恤他们的妻子儿女。已经死去的人怎么受赏呢?为他们"送寒衣"当是题中应有之义,上行下效,遂相沿成习。不过这种观点只能停留在推论上,因为有关汉族民间于十月初一"烧献""冥衣靴鞋席帽衣段"的记载,直到宋代才出现于文人的风土记述中,如果说寒衣节是先秦时就形成的,那就很难对这么长一段时间内的记录空白作出合理解释。所以,也有人推断寒衣节俗的形成不会早于宋代。

朱元璋“授衣”传说

农历十月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月份,此时正是稻谷收获进仓之际,“是月也,天子始裘”(《礼记·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仪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经来临。相传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南京民谚说:“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寒衣节”由此而来。人们还在加衣避寒的同时,也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怀。

祭祖的作文12

我们今天也去祭奠逝世的爷爷。一路上我看见了道路两边的樱花树,枝头上开满了一簇簇、一片片粉色的花朵,把树枝都压弯了。白色的樱花像银白色的霜花,樱花把春光渲染的多么鲜明、浓艳啊。

路上我看见了绿油油的麦田,田里的麦苗长得非常茁壮,一大片金黄色的油菜花开得非常鲜艳,道路两边的大树长出了嫩叶,一片春天的气象,人们在这风和日丽,享受着阳光,享受着幸福生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唐朝诗人杜牧写的一首关于《清明》。祭奠亲朋,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年复一年。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_清明里,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不远百里,来到老祖宗们的墓碑前,手捧鲜花,祭扫先人。

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踏青、除尘的好时节,其名字也正是“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的意思。

燕子飞到南方去了,有再飞回来的时候。杨柳枯萎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亲爱的爷爷。您长眠在这冰冷的墓地里很久很久了。孙女和您近在咫尺,却又阴阳两隔,千呼万唤也无法和您相见。这怎么不让孙女悲伤,痛苦,而又惆怅满怀呢。

母亲妈妈带着纸钱和冥币,在爷爷的墓前,为他“寄”去。我向周围扫视了一下,人们的脸上都带着一丝伤感,一丝怀念。

唉,当我在妈妈肚子里3个月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每当其他同学提起爷爷对自己 怎样好的.时候,我总是又羡慕又伤心。

冥币在火中慢慢被烧成了灰,看着这正在燃烧的火,我想象着要是爷爷还在世的话,一定会加倍疼爱我_好吃的给我,好玩的给我……我真希望现在在我面前的不是一座冷冷的墓碑,而是一位身体健康,面带笑容的爷爷啊!

可现在我只有默默的站在坟墓前许愿:“希望爷爷能保佑我学习进步,全家生活快乐、身体健康、学业有成!”

我站在爷爷的墓碑前,两行热泪像断了线的珍珠,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祭祖的作文13

4月5日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这是一个远足踏青节、亲近自然的好日子,我特别兴奋,一大早就和哥哥们起了床,收拾好东西等爷爷奶奶,今天我们要坐大伯的车上山扫墓。

爷爷奶奶下楼了,我们高高兴兴的上了大伯的车。我高兴地说:“我们出发啰!”

今天下着蒙蒙细雨,微风习习,路边的野花有黄的、有红的……随着微风轻轻摆动,好像在说:“欢迎你们来扫墓”。马路上的`车辆特别多,大家都在忙碌着同样一件事情,就是祭拜祖先,我们的车也随着人群往郊外驶去……

就在我和哥哥有点儿困的时候,大伯突然说:“到了”。我兴致勃勃的跳下了车,看了看周围,两旁树木绿油油,,小鸟在枝头蹦来跳去,还唱着清脆的歌,我突然“哇”的一声叫了起来,哥哥问我怎么了?我说:“这些杂草怎么比我还高啊?哥哥说:”当然啦,它们经过长久的生长时间,就会长得很高“。我说:”原来是这样啊,我明白了“。奶奶告诉我们说:”你的祖公就葬在这里“。接着大家拿出铲子,把高高的杂草清除掉了,把祖公的坟墓打扫得干干净净。奶奶叫我拿三根香插在祖公的坟前,然后拜三拜,我就照做了。听奶奶说这是对祖先的尊敬。奶奶拿出五颜六色的糯米饭,又拿出酒、水果……。然后在坟头挂上白色纸钱,我和哥哥摘来野花做成花圈摆放在坟前,奶奶告诉我们烧纸钱、纸房子、纸衣服等、是让祖公在地下不用担心钱的问题。等烧完以后,哥哥拿出鞭炮开始燃放,在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我们就坐上车回去了。

路边的野花依然美丽漂亮,好像又在说:“再见!再见!”坐在车上,微风轻轻吹过脸庞,舒服极了,就像妈妈的手抚摸我的脸,在车上爷爷奶奶对我们讲了许多祖先在世时经历过的艰难与困苦,爷爷奶奶还让我们不要忘记了前辈和烈士英雄们为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所出的贡献。听完爷爷奶奶的话,我心里暗暗在想:我要好好学习,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记念祖先和回报父母。

快回到家的时候,大家突然想起广场还有活动,就转了个头。到了广场。活动正在进行当中,活动有:舞龙舞狮、绕口令、小品……大家玩得高高兴兴、开开心心、快快乐乐。

活动结束后,大家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广场。啊!今天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清明真的是一个踏青的好时节。

祭祖的作文14

清明祭祖在老宁波的习俗中是最具象征性,也是最融入一代代人的情感的。

在宁波,凡是信仰佛教的,必定会在清明前几日就算好日子,挑一个黄道吉日做斋饭用来祭祖。如果没有记错,祭祖的斋饭应该是有九道,黄豆芽、红烧肉什么的.,都是常有的。且祭祖的桌子必须用大圆桌,万不可用方方角角的桌子——那样是不吉利的。如果桌子材料是木质的,那么桌上的木纹也要竖直向南放。而且九道菜要摆成一个方阵在圆桌中央,圆桌外沿放筷子、酒樽,除了放香炉、烛台的一面,其余三面每边皆放五个酒杯、五双筷子。

外婆家每次斋饭都会有我帮忙,不是因为我有多能干,而是因为我在家里是出了名的“鸭蛋黄”。所谓“鸭蛋黄”,其实是在酒樽里倒满黄酒而做到滴酒不漏。酒满则心诚,黄酒在酒樽里摇摇欲落,如果轻碰一下都是要洒出来的,外婆说才算尽了诚意。所以每次倒满一个酒杯后我都会小心翼翼地走到下一个杯子旁,丝毫不敢碰到桌子。

万事皆备后,外婆就会打着伞到门口把香点燃,闭上眼睛对着太阳虔诚地祈祷,意思大概是祈求祖先们来吃斋饭,然后再将香插进香炉内,待在屋子里静候。

至于祖先们到底有没有来,我不得而知。但是,外婆家隔壁那个公公却好像知道。公公好像是个通晓仙灵的神人,他似乎能看见我们看不到的东西,他貌似能与神仙们对话,并告诉我们神仙们要求我们做什么。这在我看来公公有一种“超能力”,而且他所说的每一句话我都是信的。因为我对公公的“超能力”是深有体会的。

那时我还小,每次生病发烧时,外婆总会请公公给我用土方治病。公公说小孩子发烧极可能是“灵魂出窍”了,需要“叫灵”。印象中好像是一个小酒杯里倒上水,上面盖上一张符咒,然后念咒语,符咒下面就会出现许多白白的、亮亮的东西在移动,公公说这就是灵魂,喝下去“灵”就回来了。说来也神奇,每次喝完后发烧似乎是有点好转。

今年祭祖,外婆又请来了公公,在他的帮助下,大家可以知道祖先们有没有来吃斋饭。当公公告诉我先辈们来了的时候,我就特别兴奋,内心升腾着一种神秘的幸福感。公公忙碌了一阵,然后转身告诉我:“祖先们所见到的那个囡囡又大了一岁,祖先们都笑了!”

清明祭祖,祭的是一个传统,祭的是一份真诚。

祭祖的作文15

祭祖,是春节中客家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个仪式通过烧香三拜来纪念已经逝去的亲人。

大年三十的早上,我还在睡梦中,被一阵阵声音吵醒,有叫喊声,有欢笑声,有狗吠声。起床洗漱过后,才发现,原来,大家都在忙着祭祖的准备,有拿着香前往祠堂的,有搬着大批红炮竹到祠堂外的平地的。我也像往年一样帮着爸爸妈妈搬着鸡、鸭和酒到失去的亲人前面。爷爷奶奶也已经准备好了祭祖的工作,先祭拜上天,再祭拜菩萨,差不多经过两个多小时,转眼间已经到了七点半。我们匆匆忙忙吃完早餐,我和妈妈前往祠堂,等候族人们的到来。

八点整的时候,族人们陆陆续续的`到来了,见面后,大家互相问候,寒暄。年长的长辈们抱抱这个小孩,摸摸那个小孩的头,所有的小孩都浸在了收利是的海洋里,个个都笑逐颜开。在外工作的人都说些吉祥祝福的话语;握着长辈的手嘘寒问暖,祝福老人;同辈们见面后,相互问候,过去一年的状况,并祝福来年好兆头。

八点四十分整,经过了长时间的祝福,族里年老而又德望的老人,大喊一声准备祭祖,青壮年们点燃大烛大香,将点燃的大香恭敬地交给族老们,媳妇们将几大把小香点燃后,分别交给每一个人。族老们站在第一排,下一辈的男丁站在第二、三排,孙辈的男丁站在第四、五排,后边站着的便是媳妇们和女儿们。八点四十五分整,其中一位年老而德高望重的老人大声喊道:“大年三十,祭祖开始,一上香,再上香,三上香。”三旬上香后,族老们上酒上茶,媳妇们收回大小香插到香鼎上。

接着,媳妇们和女辈们忙着烧纸钱给祖宗,妈妈立刻把我叫到跟前说:“儿子,去烧纸钱的火堆旁烤烤,把一年中身上的污渍烤掉。”青壮年们捧着几十盒炮竹到祠堂平地挂好,等到纸钱烧完后,大伙们就接连着几十盒炮竹陆续点燃,噼噼啪啪震天响,那仗势犹如排山倒海,气贯如虹。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欢乐的喜庆的噼噼啪啪的炮竹声中,期待着来年的好年景,好收成。